□ 本報記者 張馳 范瑞恒
□ 本報實習生 郭怡霖
這個暑期,青少年守護行動在津沽大地接連上演:親子馬拉松在七里海溫情開跑,東蒲洼司法所組織孩子們在“模擬法庭”中感悟法治精神,百余名青少年在天津少年警校淬煉藏藍夢想……沉浸式體驗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
針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天津相關部門做實前端預防,讓他們過一個安全守法的假期。
7月29日,天津市委政法委舉辦第一期“執(zhí)法司法人員同堂培訓”活動,圍繞“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治理”這一主題,公安、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以及教育、婦聯(lián)、學校等相關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探討。
“2024年以來,天津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呈多發(fā)高發(fā)態(tài)勢,且重復作案問題突出?!弊鳛榇驌舴缸锏那把匾痪€單位,天津市公安局內(nèi)部治安保衛(wèi)總隊一級警長伍醒塵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多與家庭、成長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錯誤認知等方面存在關聯(lián)。
未成年人作案處置難,重復違法犯罪問題日益突出。伍醒塵舉例說明,去年天津抓獲的未成年盜竊違法犯罪嫌疑人中不滿16周歲的占半數(shù)以上,很多是“抓了放、放了抓”。
上述這一難點在第二位講述人、津南區(qū)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張海亮的講述中也有體現(xiàn)。他介紹:“未成年人犯罪不是難在法律適用,而是難在預防和處理上,部分未成年人故意通過年齡來規(guī)避刑事責任?!?/p>
張海亮提出,未成年身份不是犯罪的“護身符”,對其中犯罪行為惡劣、拒不認罪、再犯及其他具有法定從重情節(jié)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并一體落實“教育、管束”措施,讓法律既有威嚴又有溫度。
第三位講述人、濱海新區(qū)人民法院大沽法庭(少年法庭)一級法官李曉玲分享了她在未成年人審判工作中的經(jīng)驗和思考。
“未成年人審判工作要始終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為出發(fā)點?!崩顣粤嵴J為,應該堅持懲治與挽救并重,未成年人罪錯行為通常都有一個由輕及重、逐漸演變的過程,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并進行有效干預,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關鍵。
李曉玲建議,相關部門可以綜合運用模擬法庭、庭審觀摩、云課堂、微電影、法院開放日等多種方式開展“沉浸式”普法,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合法權益極易受到侵害,也極易成為各類違法犯罪主體,且往往在正確表達個人意見、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等方面存在欠缺。
實踐中,法律援助機構(gòu)以專業(yè)和溫情為迷途少年改寫人生,照亮回歸之路。第四位講述人、天津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一處副處長常鴻介紹,天津啟動了“法援護苗”專項行動,開辟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專門設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專席,為其答疑解惑、紓解心結(jié),成為他們的“知心人”。
“我們還注重質(zhì)量監(jiān)管,做到事前有把控、事中有監(jiān)測、事后有評價。”常鴻說,要始終以公共法律服務為羽翼,守護每一顆稚嫩的心靈。
聆聽四位講述人的分享后,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德育處處長楊明和第一一五中學校長邢成凱介紹了教育部門會同政法機關開展專門教育,推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治理工作情況?!霸诒U衔闯赡耆藱嘁媲疤嵯拢瑢ΡO(jiān)護人應加大法律責任約束,必要時可設立罰款、拘留等機制,引導家長真正履責。”邢成凱建議。
圍繞“家庭教育責任如何落實”“法援渠道如何暢通”“網(wǎng)絡保護如何到位”等話題,在現(xiàn)場參會的干警拋出自己的所思,與講述人展開討論交流。
“這場同堂培訓形式新穎,實操性強?!痹邳c評環(huán)節(jié),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強軍提出,專門教育機制如能“前移一步”,從事后治理轉(zhuǎn)向源頭防范,將在減少青少年犯罪中起到關鍵作用。
兩個小時的分享交流轉(zhuǎn)瞬即逝。走出會場大門時,天津市公安局武清分局徐官屯派出所所長祖旭說:“這場同堂培訓為我們基層一線民警進一步指明了工作方向,未來要用法治傳遞關愛,為未成年人創(chuàng)造出更加健康的法治環(huán)境和光明的未來。”
“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與治理,從來不是簡單的‘辦案’二字,而是一場需要用耐心、智慧和溫度澆灌的‘護苗工程’。在辦案中要強化源頭預防,通過多種方式推動源頭治理,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法治藍天。”和平區(qū)人民檢察院“檢愛”工作室檢察官馬靜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法律的嚴懲是底線,而家庭的溫暖、學校的包容、社會的接納,才是讓每一個孩子遠離犯罪的真正“防火墻”。
編輯: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