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繼續(xù)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草案、預算報告和草案,并向中外媒體開放,分享履職心得,回應公眾關切,暢談發(fā)展愿景,傳遞信心力量,用生動故事和鮮活案例展示一個更加立體真切、活力奔涌的浙江。
在媒體提問環(huán)節(jié),《法治日報》記者向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火林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3次親臨杭州市西湖區(qū)翠苑一區(qū)社區(qū)考察,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的重要指示要求。請問李火林代表,杭州在這方面有哪些做法舉措、實踐成效?”
李火林介紹,杭州市把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作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具體實踐、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抓手,一年接著一年干、一棒接著一棒跑,不斷深化對“民呼我為”實現(xiàn)路徑、機制、手段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民主促民生的實踐成果,讓全市人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李火林進一步指出:
一是讓群眾呼得更便捷。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上下條塊貫通,多層面、立體式暢通群眾訴求渠道。重點打造了“民呼我為”數(shù)智平臺,市民群眾可以通過12345市長熱線電話,也可以通過手機端的浙里辦、支付寶、微信、短信等反映訴求,實現(xiàn)了社情民意全渠道收集、全天候傾聽、全閉環(huán)處置。市人大著眼于拓展民意反映渠道,建成了“線上+線下”人大代表聯(lián)絡站體系,并與“民呼我為”系統(tǒng)等數(shù)智平臺打通,去年以來全市代表聯(lián)絡站共收集民情民意反映15萬多件,已解決11萬多件。
二是讓黨政應得更快速。建立健全快速響應機制和智辦工作體系,確保有呼必應。一般常見問題可由智能客服直接解答;政策咨詢類問題由“12345”后臺工作人員在線即時解答;訴求交辦類問題,強化事權部門責任,明確辦理時限;矛盾調處類問題,發(fā)揮縣、鄉(xiāng)、村三級矛調中心作用,實現(xiàn)群眾訴求一窗受理、矛盾糾紛一站調處。
三是讓干部有為更主動。深入踐行“四下基層”,持續(xù)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迭代深化“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機制,主動征求群眾意見、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做到急事難事見干部、政策宣傳見干部、化解矛盾見干部、項目推進見干部。
四是讓民主協(xié)商更深入。堅持“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打造公述民評、街道居民議事會、局長代表面對面、請你來協(xié)商、我們圓桌會、網(wǎng)格議事日等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實踐品牌,建成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去年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走進代表聯(lián)絡站110家,圍繞28個常委會立法監(jiān)督議題收集意見建議1800余條,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前組成人員進站聽取意見成為必經(jīng)程序,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
五是把民生實事辦得更扎實。杭州市始終把為民辦實事作為“必答題”,2018年實現(xiàn)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市、縣、鄉(xiāng)全覆蓋,累計票決產生6200余項民生實事,所有實事項目滿意率都在90%以上。
李火林表示,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牢記殷殷囑托,持續(xù)深化落實“民呼我為”,著力察民情、惠民生、解民憂,努力取得更多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
編輯:冀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