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志鋒 通訊員 李英
“您好,這里是110指揮中心,有事請講!”“警察同志,我的金戒指掉在小區(qū)花園了,那是老伴兒送的結婚紀念物!”電話那頭,金泉路社區(qū)居民陳阿姨焦急地說。“別著急,請說清楚您丟失物品的具體特征和位置。”接警員趙燕溫和而干練的聲音迅速切入重點,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精準鎖定位置信息,同時將警情實時推送至轄區(qū)派出所。僅用20分鐘,社區(qū)民警程國帥就在花壇邊找到了那枚閃著微光的戒指。這是8月12日記者在甘肅省酒泉市公安局肅州分局110指揮中心捕捉到的一個瞬間。
走進肅州公安分局情指中心指揮大廳,眼前是一幅幅現代化警務作戰(zhàn)圖景,一面占據整墻的高清大屏瞬間映入眼簾,如洞察城市的“天眼”,密密麻麻的監(jiān)控畫面不斷閃爍,實時捕捉著城市各個角落的動態(tài)。這是肅州公安分局以科技力量深化扁平化指揮建設,筑牢快速處置底座的實戰(zhàn)圖景。據了解,今年以來,肅州公安分局接聽報警電話122834起,群眾滿意率達到99.3%。在2025年全市公安機關110接處警業(yè)務比武競賽中,肅州公安分局更是榮獲一等獎。
“尖兵隊伍”打造“10分鐘處警圈”
“警察同志,這邊打起來了!”今年5月17日,位于肅州區(qū)南濱河西路的天脈緣夜市大排檔兩伙食客因瑣事發(fā)生沖突,接警員立即安排就近巡邏警力趕赴現場處置,從接警到控制局面僅用6分15秒,有效避免了事態(tài)升級。
這得益于肅州公安分局打造的“10分鐘處警圈”,圍繞城區(qū)主干道路、沿街沿線,統籌警情數量、治安情況、轄區(qū)面積等因素,將主城區(qū)劃分為10個常態(tài)化巡防網格,并在高等級勤務期間整合特巡警、交警、派出所和機關下沉警力,綜合運用車巡、步巡、監(jiān)控巡、定點巡、無人機巡等巡防模式,根據節(jié)假日、早中晚高峰時段等人流密度變化趨勢及治安復雜地區(qū)發(fā)案情況動態(tài)調整警力部署,分析重點巡防部位。對22條巡邏線路、41個重點區(qū)域、27個人流密集點加大警力投放,強化顯性用警,實行有警出警、無警巡邏的運轉模式,巡邏區(qū)域內警情由就近力量迅速到場開展先期處置和維護秩序,待處警民警抵達后形成聯動響應,確保警情控制在早、處置在小。有效解決了傳統警務模式下警力分散、響應遲緩、處置效率不高等難題,使平均接警到場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縮短至10分鐘以內。
“最強大腦”裝上“千里眼”
寒冬2月的一個夜晚,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一位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走失。接警后,指揮中心立即啟動無人機空中巡查,熱成像鏡頭在寒夜里精準捕捉到老人的體溫信號,兩個小時后,民警在一戶人家的麥草邊找到瑟瑟發(fā)抖的老人?!斑@么冷的天,要是沒有警察同志幫忙,真不敢想……”家屬孫先生握著民警章云貞的手哽咽道。
以“科技強警、智慧賦能”為核心,肅州公安分局創(chuàng)新構建以警用無人機為核心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通過打造“空中鷹眼+數據平臺+地面勤務”的智慧警務新模式,推動傳統警務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在巡邏防控、偵查辦案、交通管理、應急處突、服務群眾等領域實現“無人機+”多場景應用,全面提升立體化作戰(zhàn)效能。
“在處置復雜警情時,我們的警用無人機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指揮中心主任于東華指著大屏幕上的實時畫面介紹道,“無人機能夠以最快速度抵達現場,通過高清攝像頭將現場情況實時回傳到指揮中心,就像給我們裝上了‘千里眼’,為指揮決策提供了第一手準確信息。”
最優(yōu)流程賦能“七步工作法”
“樓上管道漏水把我家地下室泡了6年,找誰都說管不了!”陽關路社區(qū)這起持續(xù)多年的鄰里糾紛涉及房屋維修責任劃分、賠償標準認定等復雜問題,社區(qū)多次調解未果。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后,接警員張玥立即啟動“七步工作法”處置流程,10分鐘后,新城派出所社區(qū)民警張祥到場了解情況,當天下午,綜治中心、司法所、社區(qū)、物業(yè)就齊聚警務室開展聯合調解,這起長達6年的積怨最終達成和解。
這是肅州公安分局創(chuàng)新推行“110接警+七步工作法”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一個縮影。針對基層矛盾糾紛發(fā)現難、化解慢、易反復等問題,肅州公安分局將110接處警系統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度融合,打造了“接警即介入、調解全流程”的工作模式。當指揮中心接到糾紛類警情后,按照“分類管理、歸口負責、首接首辦、協同聯動、閉環(huán)處置”的原則,精準區(qū)分警情性質,將屬于非公安類矛盾糾紛警情,按照“接、研、交、辦、督、結、訪”的七步工作法,累計流轉各類糾紛警情5806起,以“一單一刊一聯”向各級綜治中心流轉矛盾糾紛1126件,化解矛盾隱患問題1529起,化解率92.4%。
編輯: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