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莎莎 通訊員 張永明 季欽
近日,江蘇省無錫市陽山中心小學內氣氛熱烈,一場以“拒絕校園欺凌”為主題的法治專題講座在此開展。本次講座由江蘇正太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靜雨主講,她以學生熟悉的動畫場景為切入點,結合典型案例拆解校園欺凌“真面目”,打破傳統(tǒng)普法的枯燥模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識轉化為生動易懂的內容,為師生送上一堂接地氣、有溫度的法治課。
講座伊始,張靜雨聚焦熱門動畫片中“哪吒欺凌同伴”的片段,向在場學生拋出關鍵問題:“動畫里的‘調皮搗蛋’,若發(fā)生在現(xiàn)實校園中,哪些行為會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欺凌?”互動提問瞬間激活現(xiàn)場氛圍,學生們紛紛舉手分享觀點,主動參與思考與討論。隨后,張靜雨結合學生們的發(fā)言,逐一拆解校園欺凌的具體行為——從強行索要同學零花錢、逼迫他人代寫作業(yè),到威脅對方分享物品,用貼近校園生活的場景對比,讓學生直觀認識到“看似玩笑的舉動,可能已觸碰欺凌紅線”。
在明確欺凌行為邊界后,張靜雨進一步系統(tǒng)解讀校園欺凌的法律定義與表現(xiàn)形式。她強調,除肢體沖突等顯性欺凌外,言語辱罵、孤立排擠、網絡造謠等隱性欺凌同樣需高度警惕:“這些‘看不見的傷害’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更隱蔽、更持久,必須通過法律認知提升防范意識?!?/p>
針對“遭遇欺凌該如何依法應對”這一核心關切,張靜雨給出具體可操作的應對指南:一是保持冷靜,避免言語或行為激化矛盾;二是第一時間向老師、家長求助,切勿獨自承受傷害;三是注意留存聊天記錄、證人證言等相關證據,為后續(xù)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支撐。同時,她特別倡導“拒絕做冷漠旁觀者”,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欺凌行為時,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勇敢制止,或第一時間向學校德育部門、班主任報告,共同構建“人人反欺凌”的校園安全環(huán)境。
在法律責任解讀環(huán)節(jié),張靜雨結合相關法律條文,清晰梳理不同年齡段欺凌者需承擔的法律后果:對低年級學生,以批評教育為主,同時要求監(jiān)護人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對已達到法定責任年齡的施暴者,若行為構成違法犯罪,將依法承擔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通過多起真實校園欺凌案件的剖析,她讓學生們深刻意識到:“欺凌絕非小事,法律既是受害者的‘保護傘’,也是約束施暴者的‘緊箍咒’,任何欺凌行為都將付出相應代價?!?/p>
此次校園法治宣講,是無錫市司法行政系統(tǒng)深化未成年人法治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無錫司法行政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職能優(yōu)勢,從機制建設、法治宣傳、幫扶救助等多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法治保護傘”。
記者了解到,無錫市司法局已將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納入重點工作清單,組建起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法治副校長、普法志愿者構成的專業(yè)宣講隊伍,常態(tài)化深入各中小學校開展法治宣傳。“我們始終將青少年法治教育作為‘八五’普法的重要內容,充分發(fā)揮司法行政職能優(yōu)勢,以‘開學第一課’‘校園法治宣講’等活動為載體,重點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guī)開展宣傳,著力提升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識和抵御風險能力?!睙o錫市司法局四級調研員劉肖純表示。
此外,無錫市司法局依托“護蕾行動”“春苗工程”等特色品牌項目,培育了一支千余人的青少年事務專業(yè)普法隊伍;同時加強線上線下普法平臺建設,打造標準化志愿服務陣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務組織近百個,培育青少年普法志愿者超萬名,形成“專業(yè)隊伍+志愿者”協(xié)同發(fā)力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一系列扎實舉措推動法治精神深入校園、浸潤童心,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對校園欺凌的認知與應對能力,更在全社會營造了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共同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法治氛圍,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無錫、法治無錫奠定堅實基礎。
編輯:梁夢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