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阮占江 帥標 通訊員 張樟
“跑一趟綜治中心,電梯裝好了,補償款也如期到賬,太感謝你們了?!苯眨鲜〕5率惺T縣楚江街道居民劉先生拿著新電梯鑰匙,向縣綜治中心報喜,一起耗時一年半的老舊小區(qū)電梯加建合同糾紛就此畫上句號。今年來,像劉先生這樣通過縣、鄉(xiāng)綜治中心出面化解的矛盾已達394件,占全縣糾紛總量81.07%,群眾滿意率98.7%。
石門縣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著力推動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作為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和石門信訪維穩(wěn)“五不”工作法的重要載體,力求構建起“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實現群眾解憂“最多跑一地”。
今年7月1日,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正式揭牌運行。中心整合了信訪接待、訴訟服務、檢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等職能,推動信訪、公安、檢察、法院、司法、人社、住建、退役等10部門常態(tài)入駐,同時律師、心理咨詢師、人大代表等社會力量隨叫隨駐,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調解合力。
通過“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工作機制,中心還同步更新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信息平臺,對接12345熱線和“互聯網+政務”等數據端口,實現“一張表登記、一張工單流轉、一個出口反饋”。運行三個月來,中心已接待群眾349批次,分流調處各類訴求315件,群眾平均跑動次數減少2.3次。
“大風刮掉招牌,車主找不到責任人,我們照樣能依法快速解決?!庇琅d街道綜治辦主任陳集銀道出了基層干部的底氣。這份底氣源自該縣創(chuàng)新的“三調聯動”機制——將人民調解前置、行政調解介入、司法調解兜底有機結合,形成一條高效的調解流水線。一般糾紛“馬上調”,重大糾紛則由“調解員+法官+律師+民警”組團服務,調解協議實行“線上司法確認”,平均用時不到24小時。
今年5月,蒙泉鎮(zhèn)因土地權屬引發(fā)群體糾紛,涉及3個村民小組、20余戶村民。中心及時啟動“三調聯動”,僅用5天便促成和解,經司法確認后無一戶反悔。
“以前遇事打110,現在先找網格員?!币准叶涉?zhèn)葉家坪村村民老楊的這句話,道出了基層治理的新變化。全縣892名專兼職網格員、1230名“紅馬甲”志愿者與社區(qū)民警協同作業(yè),形成“網格發(fā)現、中心派單、部門處置、結果反饋”的四步工作機制,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縣財政每年投入600余萬元用于網格化服務管理。網格員通過日常巡查,利用平安常德580、湘矛調等微信小程序實時上報信息,全部線索第一時間匯聚到縣綜治中心統一研判、分流、督辦。今年1-9月,全縣摸排上報矛盾糾紛1521起,中心派單后就地化解1180起,化解率達77.58%,民刑事案件發(fā)案率較往年顯著下降。
“我們將以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為落腳點,把‘終點站’打造成基層治理的‘最強大腦’,讓更多矛盾糾紛妥善圓滿解決,推進縣域社會治理能力穩(wěn)步提升?!笔T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譚本軍表示。
編輯:張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