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華
蔣殊的長篇小說《紅星楊》(長江文藝出版社),是一部傳承紅色基因、錘煉紅色精神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鄉(xiāng)村少年楊留貝和他的伙伴們保衛(wèi)紅星楊,并在烽火年代里成長的鮮活故事。小說見證了中華兒女追求民族獨立而艱苦奮斗、舍生忘死的大無畏革命斗爭精神。
2000年10月,我到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王家峪村參觀了紅星楊。紅星楊高大挺拔,直刺藍天,似乎傾訴著自己見證的光輝歲月。當(dāng)時,同行者撿起一根被秋風(fēng)吹落的樹枝,對我說:“任意掰斷一段枝節(jié),里面都藏著一顆五角星。”說著折斷一節(jié)。我一看,樹干的內(nèi)芯果然有一顆清晰的五角星圖案。好奇之下,我又撿了幾根樹枝折斷,截面處均有一顆五角星,在陽光映照下閃爍著光芒。
2020年9月12日,在山西省沁源縣八路軍太岳軍區(qū)司令部舊址召開作家蔣殊的新書《沁源1942》首發(fā)儀式,也正是這次機緣,她正式遇見了“紅星楊”?!翱┼浴币宦曧懀瑪嚅_的枝條截面呈現(xiàn)出兩枚清晰的五角星。蔣殊驚訝不已:“那工整規(guī)范的形狀分明是一刀刀鐫刻出來的!”從那一刻起,“少年楊留貝”的一系列疑問便在蔣殊的心里扎下了根。
隨著蔣殊的思考和想象不斷更新,楊留貝的人物輪廓和有關(guān)“紅星楊”的歷史、形象也漸漸清晰起來。那是1940年3月,朱德總司令帶著延安的革命火種來到太行山麓,在一個叫王家峪的山村,手持鐵鍬把一棵小白楊栽種在村頭哨卡。此后,每打完一場勝仗,他都來這里給小樹澆水,與它親切敘語。小樹一天天長大,目睹了太行山烽火硝煙的歷史,見證了抗日軍民奮勇殺敵的壯舉。
《紅星楊》全書16章都有醒目的標題和引言,作者用輕松的文字將稍顯沉重的主題娓娓道來,充滿擬人、幽默與想象的表現(xiàn)手法讓厚重的主題擁有了同樣輕盈的質(zhì)感。這是自然與童趣的詩意生成,字里行間充滿著兒童成長的快樂和自然純樸的本真色彩。
小說語言通俗、簡短、靈活,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陬^語與書面語相互轉(zhuǎn)化,簡明、形象、生動。作者將紅星楊的神奇以及主人公們的機智勇敢融入細致入微的生活經(jīng)驗,用真誠樸實的情感將生長在土地里的紅星楊移植到永恒持久的文字之中,既是小說,又是散文,讀來輕松自然,讓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主人公楊留貝的家在楊林村,院里有一棵又大又粗的小葉楊樹,爺爺稱:“它就是村里的楊將軍!”1941年秋天,隨著一場大風(fēng)掠過,日本鬼子來了,學(xué)校停課,百姓寧靜的生活被打破。一天,10歲的楊留貝和幾個小伙伴幫喜鵲搭窩,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楊樹枝中的五角星,他們便開始了尋找“紅星楊”的行動,并將五角星蘸上紅墨水,悄悄印滿村莊。
日軍掃蕩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殘酷,鮮血把河水都染紅了……這時,兩位受傷的八路軍戰(zhàn)士——余暉和“老王”來到了村里,他們身上珍藏的那頂帶有紅五星的紅軍帽讓村民們肅然起敬,而村中那一顆顆紅墨水印出的紅五星也讓兩位八路軍戰(zhàn)士對楊林村刮目相看。
這與眾不同的“紅五星”最終引來了瘋狂的日軍。當(dāng)日軍在他們面前揮舞起寒光閃閃的刺刀時,村民們沒有膽怯,他們保護了受傷的八路軍,更保衛(wèi)了心中的信仰。
最后,“楊將軍”中的紅五星被日軍發(fā)現(xiàn),他們用鋼鋸只鋸到一寸深,鋸條便斷裂。換一條鋼鋸再鋸,又斷。日本兵舉刀朝樹干斜砍下去,刀斷裂。在這里,“楊將軍”寓意深遠——中國人民已經(jīng)鑄成了銅墻鐵壁,有來犯者必將碰得頭破血流。
作者通過天真無邪的兒童視角,謳歌、贊美了全民抗日的壯烈歷史。《紅星楊》不僅展現(xiàn)了火熱生動的鄉(xiāng)村生活,更融入了抗日軍民熾熱堅定的革命情懷和義無反顧的愛國熱情。書中描寫的楊留貝一家三代人,接力傳遞的是捍衛(wèi)和平的戰(zhàn)斗精神與堅不可摧的中國力量。
“紅星楊”——多么神圣的象征!它的骨髓里灌注了“老八路”的精神,如同八路軍驅(qū)殲日寇、誓與太行共存亡的堅定決心,并深深地鐫刻在革命老區(qū)歲月的豐碑上。作者用雋永的文字將《紅星楊》奉獻出來,旨在追隨先輩足跡,尋根覓魂,為我們留下對歷史、對未來深深的思考……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