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天柱縣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案件,幫助15名勞動者追回被拖欠的工資5萬余元,切實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025年3月至5月期間,李某某等15人先后在某酒吧從事安保、運營、服務等工作。然而,在長達3個月的工作周期內,除少數(shù)人領到少量生活費外,其余大部分勞動者未獲得任何勞動報酬。
經勞動監(jiān)察部門組織調解,酒吧負責人陶某與勞動者于6月12日達成調解協(xié)議,承諾于6月20日前付清全部拖欠工資5萬余元。但約定付款期限屆滿后,陶某仍以各種理由拖延,拒不履行付款義務。在多次催討無望后,李某某等15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尋求法律幫助。
承辦法官考慮到該案涉及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屬于群體性糾紛,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fā)社會矛盾。承辦法官在仔細查閱卷宗、充分掌握案件事實后認為,該案事實清晰、證據(jù)充分,通過訴訟程序雖能解決問題,但會增加當事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不利于矛盾的徹底化解。因此,調解是本案的“最優(yōu)解”。
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承辦法官迅速啟動調解程序。調解過程中,法官采用“背對背”溝通方式,分別與雙方耐心交流。對被告陶某,法官明確指出拖欠勞動報酬不僅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更是違反法律規(guī)定和誠信原則,需承擔相應法律后果;對原告方,法官客觀說明被告目前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實際情況,希望雙方能互諒互讓,給被告一定的付款緩沖期。
經過承辦法官多輪釋法明理和溝通協(xié)調,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被告陶某于2025年8月底前一次性付清15名勞動者的全部工資5萬余元。
調解協(xié)議生效后,承辦法官仍持續(xù)對案件履行情況進行跟進,定期與被告陶某溝通,了解其資金籌集進度,并反復強調延遲履行的法律風險,督促其按時付款。
在法官不懈努力和督促下,被告陶某于2025年8月21日如約將5萬余元工資全額支付給15名勞動者,提前完成了付款義務,避免了案件進入強制執(zhí)行程序。拿到拖欠已久的工資,勞動者們紛紛向承辦法官表示感謝,該案最終實現(xiàn)“案結事了”。(貴州省天柱縣人民法院 李姍珊)
編輯:唐亦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