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山東省“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在日照市多島海景區(qū)舉辦。有游客拿出露營椅,一邊吹海風(fēng),一邊聽著“夏季村晚”舞臺的嵐山號子,這樣的沉浸式旅游,讓其“感覺融入了當(dāng)?shù)厝说纳睢薄?/p>
說到文旅融合,人們常會想到那些精心打造的景區(qū)、安排好的路線。但四季村晚的出現(xiàn),讓人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它可能沒有刻意設(shè)計的景觀,卻讓游客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它讓鄉(xiāng)村文化有了一個自然的出口。鄉(xiāng)村里的那些老手藝、老調(diào)子、老習(xí)俗,平時多是在村民自己的生活里流轉(zhuǎn)。將其呈現(xiàn)在舞臺上,唱的歌,可能就是他們平時勞作時哼的調(diào)子;展示的手藝,或許就是家里日常在用的物件。這種展示,反而讓文化有了日常的溫度。
四季村晚悄悄改變著文旅的樣子。不少地方搞鄉(xiāng)村旅游,總想著把村子改造成游客喜歡的樣子,結(jié)果改來改去,各村都差不多。村晚卻不是這樣,它就用村里現(xiàn)有的東西,村民自己排節(jié)目,自己當(dāng)主持人,連場地可能就是村口的曬谷場。這種“沒怎么改”的狀態(tài),反而讓每個村子的村晚都帶著自己的印記,游客來了,能感覺到這是“這個村”才有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讓文旅融合進一步落到實處。游客通過四季村晚,不只是看個熱鬧,還可能會順便住住村里的房子,嘗嘗村民做的飯菜,買點他們種的東西。這些事看著普通,卻能讓村民真真切切嘗到甜頭,也讓他們更愿意把自家的好東西拿出來分享,實現(xiàn)雙向互動。
四季村晚可能沒有華麗的包裝,也沒有響亮的口號,卻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這提示我們,文旅融合可以很接地氣,把當(dāng)?shù)厝说纳钸^成風(fēng)景,讓游客自然地走進來,可能就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方式。
(2025年7月29日《中國文化報》簡復(fù))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