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收獲紅薯 楊馥寧 攝
香噴噴的紅薯冒著熱氣,咬一口,軟糯的薯肉滑入喉嚨,嘴巴甜了,胃也暖了。在山東省萊陽市沐浴店鎮(zhèn)遲家溝村,曾經用于果腹充饑的紅薯,如今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利用當地土質以及氣候優(yōu)勢,遲家溝村黨支部于2019年起帶領農戶種植紅薯、紫薯、哈密薯等,解決耕地閑置及種植產量低等問題。此后,遲家溝村黨支部領辦隆康果蔬專業(yè)合作社成立,吸引不少農業(yè)公司參與合作,合作社負責統(tǒng)一種植,農業(yè)公司負責回收、加工、銷售。
近年來,“煙薯25號”紅薯成為“網紅”產品,其甜黏糯的特點深受市場歡迎。該合作社瞄準這一商機,種植了8000余畝“煙薯25號”,每畝產量達到6000斤,2023年總產量達到5000余萬斤,年銷售額過億元。
在此基礎上,當地還對紅薯產品進行全品類商標注冊,并逐步形成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供銷產業(yè)鏈,產品主要涵蓋紅薯干、紅薯面、紅薯葉茶、冰烤紅薯等。
在冰烤紅薯生產線上,一個個小紅薯經過清洗、烘烤、預涼、速凍、殺菌等“關卡”后,被包裝成不同規(guī)格的“冰烤紅薯”。憑借獨特的口味,該合作社生產加工的紅薯制品遠銷海外,產品附加值也較之前翻了兩倍。
“我們引進了紅薯深加工生產設備,預計投產后,可帶動周邊農戶1000余人就業(yè)增收?!比R陽市沐浴店鎮(zhèn)遲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張少剛稱,投資紅薯加工產業(yè)有利于推動農業(yè)規(guī)?;l(fā)展,提高產品附加值。
眼下,遲家溝村正拓展紅薯產業(yè)鏈,試圖打造集民俗體驗、田園度假、觀光農業(yè)、戶外運動、研學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旅游休閑度假區(qū),帶動當地民俗經濟發(fā)展。
山東萊陽是享譽國內外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大市,近年來該市著力推行“村聯(lián)企”抱團發(fā)展的模式,當地80余個合作社均與農產企業(yè)合作,覆蓋180多個村莊。
(2024年1月2日 中國新聞網 楊兵 楊馥寧)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