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概述
9月14日以來,杭州女子誤觸氫氟酸(俗稱“化骨水”)身亡事件引發(fā)輿論高度關注。
9月18日16時許,“@余杭公安”官方微博發(fā)布警情通報。經查,9月9日上午,涂某某陪同兩位女性朋友在事發(fā)區(qū)域墾荒種菜,其間涂某某在經過廢墟時踩破一只白色方形塑料桶,腳部接觸桶內液體(氫氟酸)后出現(xiàn)劇烈灼痛。同行人員取水為其沖洗后將其送至涂某某丈夫經營的食品店,后由其丈夫送醫(yī)救治。現(xiàn)場勘查發(fā)現(xiàn),在廢墟處另有兩個同類型塑料桶(一桶滿裝、一桶剩半桶,均密封)和一外包裝紙箱殘片(上有生產企業(yè)名稱和生產許可證編號)。經調查,該廢墟處原建有一平房,艾某發(fā)(男,1938年出生,湖北人)于2013年至2015年期間曾在該空置平房居住,該三桶氫氟酸系其從事外墻清洗工作的兒子艾某檳(男,1973年出生)放置,2015年搬離時遺棄。目前,涉案人員已被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來源:@余杭公安)
隨后,央視新聞、新華網(wǎng)、澎湃新聞等媒體介入報道。澎湃新聞從余杭區(qū)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事發(fā)地塊已經確認安全;事發(fā)后,當?shù)亟值酪才扇伺阃勒呒覍倩氐浇鲄f(xié)助處理后事,家屬目前暫未提出經濟賠償,仍以處理后事為主。澎湃新聞致電涂某某的丈夫涂先生,對方表示暫未收到警方關于調查結果的通知,涂某某剛剛火化。涂先生回憶,他前后將妻子送去了3家醫(yī)院搶救,搶救3天花了30多萬元,拼命砸錢但還是沒有救回妻子。澎湃新聞也聯(lián)系到涉案人員艾某檳的親弟弟。據(jù)其講述,他和哥哥艾某檳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不聯(lián)系,暫不清楚哥哥被警方帶走一事,事發(fā)地附近原本是有一間空房子,父親當年曾在這里居住,并在附近種菜;其從湖北來到杭州務工已有較長年份,哥哥來到杭州的時間比他短,做雜七雜八的活。
截至9月19日13時,相關信息達2萬余條,“#杭州氫氟酸來源公布#”“#官方通報女子誤觸氫氟酸不幸身亡#”“#杭州氫氟酸涉案人員被控制#”等相關話題閱讀量累計超過3000萬。
(事件詞云圖 來源:法治網(wǎng)輿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
輿論焦點
一、肯定警方的高效調查與權威通報
輿論認可警方高效的調查,如網(wǎng)民“@啊妮貝貝-”評論道,遺棄十年還能查到,杭州公安真不錯;“@teacherwu09”稱這都能抓住,向警方致敬。對于警情通報,大V“@淺墨書屋”稱贊警情通報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網(wǎng)民“@W-Hui朵”評價通報清晰易懂,“@律光醉”稱警情通報詳實有據(jù),具有說服力。
(來源:微博截圖)
二、建議嚴控嚴管危險化學品
此事引發(fā)了輿論對危險化學品管控漏洞的反思,網(wǎng)民質疑“這么危險的東西在杭州被遺棄是可以無人監(jiān)管嗎”,指出以前化學品管控不嚴格,十年對兩邊的人來說都是無妄之災,建議對危險化學品實施全流程監(jiān)管,每一份產品都要備案。新華社發(fā)文稱,危化品監(jiān)管不能停留在紙面上,必須從“事后追責”向“事前預防+過程管控”轉變。要壓實?;返纳a、儲存、銷售、運輸、使用、廢棄處置的“全鏈條責任”,實行全程監(jiān)管,倒逼相關企業(yè)與責任單位摒棄僥幸心理,嚴格落實處置流程,堵住安全漏洞。央視網(wǎng)評論稱,對危險化學品的監(jiān)管不能停留在紙面上,更不能心存僥幸。唯有壓實責任、果斷行動,才能讓民眾不再需要為本不該存在的風險擔驚受怕,避免所謂的“誤踩”悲劇重演。
三、探討隨意丟棄的法律責任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趙來軍表示,隨意丟棄氫氟酸,造成他人傷亡的,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若丟棄氫氟酸造成了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后果,還有可能被認定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需承擔刑事責任。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金作鵬律師表示,隨意丟棄氫氟酸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八十二條,即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單位轉產、停產、停業(yè)或者解散,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妥善處置其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儲存設施以及庫存的危險化學品,或者丟棄危險化學品的,由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分析師點評
這起悲劇之所以迅速引發(fā)輿論熱議,與公眾對高?;瘜W品的認知盲區(qū)密切相關?!皻浞帷弊鳛橐环N危險化學品,其強腐蝕性和潛在致命性遠超普通公眾的日常認知,極易引發(fā)恐慌和焦慮。許多網(wǎng)民在獲知事件后的第一反應是“竟有如此危險的物質”,進而聯(lián)想到“若自己遭遇類似情境是否能幸免”,這種共情心理加劇了集體不安。加之事件本身具有極強的偶然性和意外性,使得公眾產生“此事可能發(fā)生在任何人身上”的強烈共鳴,高度的代入感進一步推動輿情升溫。
值得肯定的是,余杭警方在事發(fā)后快速響應,通過詳細、權威的官方通報及時回應了公眾關切。通報不僅清晰還原了事發(fā)經過,更展現(xiàn)出專業(yè)的溯源能力,將一樁長達十年的危險品遺棄行為調查得水落石出,并對相關責任作出初步認定。此舉體現(xiàn)出警方引導輿論的“時、度、效”把控能力,有效平復了公眾情緒。公眾期待有關部門能進一步落實監(jiān)管排查及整改舉措,真正讓此次悲劇成為長鳴的公共安全警鐘。
輿情分析師 崔雅婷
編輯: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