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鶴霖 通訊員 蔣娜
“后來,雖然我離開了(原)打拐辦的崗位,到其他警種工作,但是也一直放心不下這個案子。今天終于把人找到交到家屬手中,自己也感到沒有遺憾了。”近日,原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公安局打拐辦民警譚恒在李某某、尹某某夫妻和失散近30年的兒子尹某一家團聚的現(xiàn)場,眼眶泛紅,滿是感慨。
1995年7月26日,對于尹某一家和譚恒來說,都是一個難以忘記的日子。那天早上,年僅兩歲的尹某獨自出門意外走失,如同一道晴天霹靂擊中了尹某的父母李某某和尹某某。李某某回憶起孩子走失的那一刻,眼眶瞬間被淚水淹沒,聲音哽咽得幾乎不成調:“才十多分鐘,我一下來就找不到他了,當時整個人一下子就懵了,感覺天都塌了?!?/p>
接到報警后,時任凱里市公安局打拐辦民警譚恒和同事們立即前往現(xiàn)場調查,然而,當時的條件有限,有價值的線索如同鳳毛麟角,尋找尹某的道路充滿了艱辛與曲折。譚恒和同事們四處奔波,輾轉福建、廣東等地,卻始終未能找到他的下落。
“看著尹某父母一次次充滿希望又轉為失望無助,我心里就像被千萬只螞蟻啃噬般難受,特別自責和愧疚?!弊T恒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也對他們鄭重承諾,“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
從那以后,譚恒更加投入到找尋工作中。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哪怕是最微小的蛛絲馬跡也會被他敏銳地捕捉到。他不斷地與同事們交流探討,尋求新的思路和方法,常常為了一個可能的線索而廢寢忘食。在無數個日夜的堅守中,他的身影成為了尹某父母心中的一抹希望之光。
“很多新的高科技手段只要一出現(xiàn),譚警官都會第一時間把它用上。兒子小的時候,我覺得我認識,后來長大了我也不是很確定,所以我所有希望只能是他這邊了?!币衬痴f,他親眼看到民警為了找孩子,不知疲憊地跑去各個地方,去落實一條條線索,焦慮之余心中也滿懷感激。
“我們原本是從浙江來到凱里做生意,快30年了,不敢搬走,就怕兒子回來找不到家?!崩钅衬澈瑴I訴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找尋的難度越來越大,但譚恒從未想過放棄。他堅信,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能停止尋找的腳步。他不斷地學習新技術,利用各種資源,只為了能早日找到尹某。
后來,譚恒調整了崗位,但他對這個走失案件的牽掛從未減少,而這份牽掛,就這么縈繞了他近30年。
2024年8月27日,凱里市公安局成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重新采集血樣200余份,清理核查歷年失蹤被拐信息170余條,進行反復比對分析。同年9月中旬,在黔東南州公安局的技術支撐下,凱里市公安局經過細致研判、縝密分析,終于傳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李某某、尹某某夫妻的DNA信息與一廣東籍男子陳某比中。后經州局DNA實驗室復核,確定該男子系凱里籍李某某夫婦的兒子尹某。
譚恒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激動得幾乎跳了起來,為了確保信息的準確性,他也跟隨“打拐小組”,橫跨千里,前往廣東進行進一步核實。最終,在貴州凱里和廣東普寧兩地公安的通力合作下,終于敲定了認親行程。
10月8日下午,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譚恒把親自接回來的尹某交回父母手中,久久不愿放開的擁抱,喜極而泣的熱淚,終為近30載的煎熬與等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一刻,所有的等待和苦難都化為了幸福的淚水,所有的付出和堅持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據了解,自凱里市公安局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以來,截至目前,核查比中10條,其中10條信息已鑒定核實認親,時間跨度最長的達33年。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凱里公安民輔警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與不懈堅持,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用赤誠愛心鑄就一個個團圓的奇跡,為無數家庭重新點亮希望之光,讓愛與溫暖在世間不斷傳遞。
編輯:張楚瑤